English | 中文
当前位置:

龙文:中国第三届钟表设计大赛,为打造世界顶级钟表赛事而来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 

      400多年前,漳州月港泊来了西洋自鸣钟,“海澄人能效作”,漳州制钟最早的历史,可以追溯至此。如果深究中国历史上的制钟流派,“漳钟”的文化底蕴,丝毫不逊色于“广钟”。

  2012年,漳州被冠以“中国钟表之城”,漳钟不但蜚声全国,在全球市场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。毫不夸张地说,漳州是全球性的钟表工厂,产品90%以上外销,出口区域覆盖165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高达70亿元以上。

  在这个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当中,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是行业当中的佼佼者。董事长邵跃明现任漳州市钟表同业公会会长,深耕钟表行业20多年,他将情怀与工艺熔为一炉,带领漳州钟表行业走向国际舞台,成为不可缺席的见证者和领军人。



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跃明





4万元下海

  过去几年,邵跃明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无论在哪里,他都能一眼辨认出漳钟,偏僻到埃及叫不出名的加油站,高档到欧洲的豪华酒店,他几乎能够准确地说出每一款漳钟的厂家和价格,即使名不见经传。
今天,恒丽电子在行业当中出类,但可能鲜少人知道他的创业历程。上个世纪90年代,邵跃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漳州国营钟表厂,作为全国定点生产的五大钟表基地之一,漳州曾经有过一段荣光岁月。
  “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漳州的钟表繁荣到什么程度呢?全国卖的石英钟,每4只就有1只产自漳州,占有全国25%的市场份额。”邵跃明回忆说,那个时候漳州的街道,常常可以看到批发商用三轮车整车拉着成品,纸箱上只印着石英钟的字眼,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品牌的概念。
 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漳州被称为“石英钟之城”,埋下了整个产业链的种子。邵跃明大学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,也为他的创业历程播下了种子。上世纪90年代初,随着市场化浪潮的兴起,国有企业的效益开始衰落。端着铁饭碗的他,在家人的反对和内心的煎熬中辞职下海创业。
  1993年,他向姐姐借了4万元,加上一个朋友的4万元,总共8万元启动资金联合创业,十几个人的工厂开始运转。不到一年,他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当时创业会成功,跟整个大环境的形势有很大的关系。他说,现在回想起来,首先要感谢的是时代的机遇。
  “比较可惜的是,那时候第一波的繁荣没有产生大的品牌和企业家,如果那个时候有产生这样的人物,可能漳州的石英钟行业又不一样了。”








十年黄金时期

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漳州的钟表行业迎来了行业的转折点。在邵跃明的记忆中,那个年代第一波买摩托车的人,都是做石英钟赚到钱的生意人。石英钟产量上来以后,整个市场趋于饱和,由于过度依赖原来的经销模式,导致严重的恶性价格竞争,漳州钟表行业迎来第一波大洗牌。
  1996年左右,钟表企业迎来倒闭潮。从繁荣期的165家企业工商注册登记,到最低只剩下26家企业。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,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大考验。
  在邵跃明看来,漳州钟表之所以能生存到现在,有两个基因很重要:第一个是第一波繁荣期所留下的种子,各种零配件产业链非常完整;还有一个是出口外贸时代的来临。
  从1992年第一只石英钟出口到英国开始,外贸出口为漳州石英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。国家汇率的改革,大力扶持出口创汇等宏观政策的支持,使得漳州钟表行业在1995~2005年又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。至此,漳州钟表行业由内向外,打开了全世界的市场。
  2005年至今,以代工为主,漳州自主品牌也在崛起。据不完全统计,漳州钟表行业有将近100家企业,从业人员达2万人,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的风向标。
  作为世界钟表工厂,漳州石英钟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0%;石英钟机芯产量占全球市场的50%,手表产量占全球份额的10%。漳州钟表已经走出了一条以生产经济型钟表为主的产业道路,影响和参与到全球行业标准的制定。








转型

  在深耕钟表行业的20多年时间里,邵跃明见证了行业的起伏和波折,对行业的发展也进行了深入思考。近几年来,漳州钟表行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70亿元,行业逼近百亿大关,现在正处在大转型的十字路口。
  那么,漳州钟表企业如何转型升级?邵跃明提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四大关键要素:销售一定要电子商务化,生产制造一定要精益化、自动化,经营一定要品牌化,最后要拥抱穿戴智能化。
 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四点,钟表产业冲刺百亿大关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但说转型创新,确实是一件需要企业家坚持,整个行业共同抱团追求进步的过程。
  邵跃明用“三小三大”概括钟表行业的特点。他认为,钟表是小行业大影响,与房地产、石油等大行业相比,钟表是一个小行业。但它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很高,漳州没有一个工业产品,能够像钟表这样冲关卖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  钟表行业产值虽然小,但社会的影响力大,每年吸收1万~2万个从业人口,对社会的影响效益大。对于这个小产品,未来仍有很大的市场前景,而现在正是到了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。
  对于漳州钟表行业来说,要突破百亿大关,面临着两个最好的契机:一个是穿戴型的智能手表,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智能载体,应当加强这个领域的创新。其次,电子商务跨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关键是企业能不能去拥抱新的商业模式。
 “漳州钟表每年的产值已经达到70多亿元,我相信要做到上百亿的产业不难。”邵跃明认为,代工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没附加值,漳州钟表谋求转型升级,必须往中高端方向靠拢,除了注重打造自主品牌,一定要抓好转型升级的契机,拥抱消费市场的穿戴智能化。








相关新闻

  中国第三届钟表设计大赛4月20日在龙文启动召开
  中国(恒丽·蓝光杯)钟表设计大赛,是目前国内钟表行业最具权威的钟表设计奖项。
  据了解,2013年大赛举办了第一届,两年一届,今年为第三届。大赛评委均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行业专家。目前,大赛正积极邀约世界级的瑞士钟表行业协会,以及顶尖的钟表学院学长参赛,计划打造成国际型的钟表赛事。








  邵跃明说,21世纪一定是中国的世纪,中国智造的世纪,打造世界顶级的赛事 ,提高中国钟表行业的影响力,提高漳州城市的知名度,是大赛举办的初衷。另外,通过国际顶级设计师的交流,来提高钟表的设计水平,提升钟表产品的附加值,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。
  2004年,漳州成立家具钟表产业促进办公室,得益于漳州市政府10多年的产业扶持,漳州钟表行业先后取得多个全国荣誉称号。近年来,漳州连续荣获“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”、“中国轻工业钟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”、“中国钟表之城”等荣誉称号。(朱远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