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专访|创新驱动 内生增长—漳州市通元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渊
李明渊,1995年毕业于国立华侨大学,2000年毅然离开工作5年的政府部门下海投入钟表行业,于2006年创办福建省德元工贸有限公司,2015年担任漳州市通元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,顺利实现家族钟表事业的传承。自2017年起,连续两届担任中国(蓝光杯·漳州)钟表设计大赛评委。
为了响应政府产业升级号召,推动漳州钟表产业发展,李明渊先生拟定打造漳州市唯时智谷钟表创业园。以钟表产业发展为核心、研学创新孵化为拓展、展销展示为配套,集生产、研发中试、创新孵化、金融创投、展销为一体,全产业链钟表创业园/孵化器,国内领先的钟表产业智谷。项目总建筑面积近 3.5 万㎡,总投资约 2 亿元,计划3年实现主体建设完毕。项目预计引入超 20 家钟表制造、研发、设计企业,年产值可达10 亿元以上。项目通过整合钟表全产业链优质上下游企业,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,资源整合,抱团发展,形成合力,增加产业竞争力,为漳州钟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,推动漳州钟表产业做大做强。
突破与亮点
1.特殊计时方式的体现:把普通的计时方式做到不简单,增加了时间的趣味性与装饰性(如“轩辕剑”弹射腕表、“永恒”-牛顿摆挂钟等获奖作品)。
2.文化的传承与宣言: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及工艺的应用,把文化元素融入到钟表设计中,主题鲜明(如龙凤呈祥、五行流水钟、东方文化之“门海狮”、“仙鹤”等);特别是这次的“漳州世遗组”,充分发扬了漳州文化(以土楼、水仙花、漳绣、制鼓大师等为元素的作品)彰显了漳州特色的魅力;这些题材的应用,让中国文化的魅力在腕上绽放,在时间的流转上体现。
3、特殊材料的应用:如(长征勇气COURAGE表壳材质采用了航天碳纤维,令腕表享有轻、薄的质感,同时又抗压、耐磨)。
期待与建议
自2013年起,中国(蓝光杯·漳州)钟表设计大赛已经连续举办4届,是中国钟表行业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的专业大赛。大赛选择在漳州举办,充分体现了漳州市政府对钟表行业的高度重视,钟表产业是漳州的传统特色产业,是福建钟表业的典型。受益于这一产业,漳州市2018年由“中国钟表之城”迈进“中国钟表名城”,成为中国电子石英钟的主要生产、销售基地,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英钟表生产基地。成功举办大赛对推动漳州钟表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也为漳州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贡献。当前,漳州全市上下正在进行“大抓工业、抓大工业”新的热潮,以设计大赛为契机,加强与各企业和设计业界的交流合作,推动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。此次漳州恒丽电子的数件作品也入选并获得奖项,这为漳州的钟表企业的原创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动作用。
2019年第四届蓝光杯在整体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,但是时钟的设计整体水平普遍低于手表设计,缺乏开拓性、前瞻性的设计产品。建议大赛主办方能在时钟设计的作品采集上多下功夫,与市场、钟表企业多做沟通交流,建立起设计大赛与企业、与市场的三向互通互促的良好循环促进机制。
同时我们还要思考,如何把赛事和我们的钟表行业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,如何依托设计大赛开发掘广大钟表企业,特别是漳州钟表企业的创新能力。要依据市场的需求,结合大赛的创新性和实用性,对大赛的成果做好评估和筛选工作,对于优秀的成果要通过技术改造,科研投入等实现成果落地。要通过大赛的平台为行业挖掘创新型人才,企业要把参赛的“宝藏”很好的利用起来,使之不仅仅是一个作品,而是要做到更大程度上的商业化,从人才、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,从而形成“引进—消化—吸收—创新”的良性循环。企业的转型升级,需要实现软硬件相结合,即技术装备、人才、信息和集成创新。要优化信息流程,形成柔性的创新联盟,上下游携手,一起让我们的钟表行业不断的发展、壮大。